开放、妥协与灰度
——任正非在2009年全球市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
2009年1月15日
【导 读】任正非从西班牙与葡萄牙看到了海盗精神的退化;从荷兰身上看到了资本至上、过度投机毁掉的帝国繁荣。更重要的是从英国“光荣革命”看到了华为立足世界的思想逻辑,即是,以妥协替代暴力。2007年12月,任正非在香港与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进行了一次会谈,在这次会谈中,任正非第一次将“开放、妥协、灰度”三个词并列在一起阐述,他认为这是华为公司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快速发展的秘密武器。
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中,很重要的一条是开放与进取,这条内容在EMT讨论中,有较长时间的争议。华为是一个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公司,开放难道有这么重要吗?其实我们由于成功,我们现在越来越自信、自豪和自满,其实也在越来越自闭。我们强调开放,更多一些向别人学习,我们才会有更新的目标,才会有真正的自我审视,才会有时代的紧迫感。
一、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、妥协与宽容。
我们常常说,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、节奏。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。
一个清晰方向,是在混沌中产生的,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,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,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。并不是非白即黑,非此即彼。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,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,在一段时间的和谐,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[1],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[2]。
妥协一词似乎人人都懂,用不着深究,其实不然,妥协的内涵和底蕴比它的字面含义丰富得多,而懂得它与实践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。我们华为的干部,太多比较年青,血气方刚,干劲冲天,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协,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。我们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变法,虽然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不灭的影响,但大多没有达到变革者的理想。我认为,面对它们所处的时代环境,他们的变革太激进,太僵化,冲破阻力的方法太苛刻。如果他们用较长时间来实践,而不是太急迫,太全面,收效也许会好一些。其实就是缺少灰度。方向是坚定不移的,但并不是一条直线,也许是不断左、右摇摆的曲线,在某些时段中来说,还会划一个圈,但是我们离得远一些,或粗一些看,它的方向仍是紧紧地指着前方。
我们今天提出了以正现金流、正利润流、正的人力资源效率增长,以及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,将权力通过授权、行权、监管的方式,授给直接作战部队,也是一种变革。在这次变革中,也许与廿年来的决策方向是有矛盾的,也将涉及许多人的机会与前途,我想我们相互之间都要有理解与宽容。
二、宽容是领导者的成功之道
为什么要对各级主管说宽容。这同领导工作的性质有关。任何工作,无非涉及到两个方面:一是同物打交道,二是同人打交道。不宽容,不影响同物打交道。一个科学家,性格怪癖,但他的工作只是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同仪器打交道,那么,不宽容无伤大雅。一个车间里的员工,只是同机器打交道,那么,即使他同所有人都合不来,也不妨碍他施展技艺制造出精美的产品。但是,任何管理者,都必须同人打交道。有人把管理定义为“通过别人做好工作的技能”。一旦同人打交道,宽容的重要性立即就会显示出来。
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,所谓宽容,本质就是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。不同性格、不同特长、不同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组织目标和愿景的旗帜下,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宽容。
宽容别人,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。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,其实,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。
宽容是一种坚强,而不是软弱。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,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宽容。
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;懦夫决不会宽容,这不是他的本性。宽容是一种美德。
只有宽容才会团结大多数人与你一齐认知方向,只有妥协才会使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减少对抗,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你的正确目的。
三、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
坚持正确的方向,与妥协并不矛盾,相反妥协是对坚定不移方向的坚持。
当然,方向是不可以妥协的,原则也是不可妥协的。但是,实现目标方向过程中的一切都可以妥协,只要它有利于目标的实现,为什么不能妥协一下?当目标方向清楚了,如果此路不通,我们妥协一下,绕个弯,总比原地踏步要好,干吗要一头撞到南墙上?
在一些人的眼中,妥协似乎是软弱和不坚定的表现,似乎只有毫不妥协,方能显示出英雄本色。但是,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,实际上是认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,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。
“妥协”其实是非常务实、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,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,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,或向别人提出妥协,毕竟人要生存,靠的是理性,而不是意气。
“妥协”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,在解决问题上,它不是最好的办法,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,它却是最好的方法,因为它有不少的好处。
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,一味地让步。明智的妥协是一种适当的交换。为了达到主要的目标,可以在次要的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。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,而是以避退为进,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确保目标的实现。相反,不明智的妥协,就是缺乏适当的权衡,或是坚持了次要目标而放弃了主要目标,或是妥协的代价过高遭受不必要的损失。明智的妥协是一种让步的艺术,妥协也是一种美德,而掌握这种高超的艺术,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。
只有妥协,才能实现“双赢”和“多赢”,否则必然两败俱伤。因为妥协能够消除冲突,拒绝妥协,必然是对抗的前奏;
我们的各级干部要真正领悟了妥协的艺术,学会了宽容,保持开放的心态,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,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,走得更扎实。
【蓝血文章】
《英国光荣革命点醒任正非:一个人的和平不是和平》
2007年12月,华为教父任正非在香港与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进行了一次会谈,在这次会谈中,任正非阐述了华为成长和成功的思想逻辑,他第一次将“开放、妥协、灰度”三个词并列在一起,认为这是华为公司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快速发展的秘密武器。
2009年1月15日在09年全球市场工作会议上,系统阐述了开放、妥协、灰度三者之间的关系,首次将“妥协”和“灰度”讲得那么具体。
我们一直以为,“妥协”、“灰度”是任正非对中国儒家文化,或者说是台湾柏扬先生所称“酱缸文化”的理解和沿用!
其实不是!
到2003 年,华为国际化已基本成功,随之而来的是,“一个陌生的市场进入者”打破了西方的商业游戏规则,与思科的一场国际诉讼将华为这张陌生的面孔曝光于全球。由此,华为开始思考跨文化的冲突问题。
2007年,中央电视台播出《大国的崛起》,这个片子为华为从历史与文化角度掀开了迷蒙的纱窗。华为正需要从欧美历史中找到“制胜于域外”的思想武器。
15-16 世纪,西班牙、葡萄牙这两个小国瓜分了世界。西班牙当时是一个50 万平方公里、600 万人口的国家;葡萄牙是一个只有9 万平方公里、200 万人口的国家。为什么是两个小国统治了世界?重商主义的国策是根本。在重商主义的旗帜下,他们走出国门,进入海洋。
17 世纪,一个更小的新兴国家取代了西班牙和葡萄牙,那就是面积仅有4.5 万平方公里,人口只有100 万的国家——”海上马车夫”荷兰。荷兰把重商主义推向了比较成熟的阶段,同时还创造了早期的信贷制度和金融体系,更重要的是创造了银行。
大家知道,荷兰作为“世界中心”维持了一个世纪左右,后来被英国和法国取代了。“这两个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上都各自接连走出了两步:第一步是从早期重商主义走向晚期重商主义;第二步是从商业主义走向工业主义。这是走向现代世界的关键两步。”(钱乘旦)
但真正让任正非震撼和思考的是英国的“光荣革命”!1688年的英国“光荣革命”有意识地避免了暴力和战争,根本性地解决了谁来领导国家的问题,专制主义统治不复存在。这是英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革命,没有流血和牺牲,却达到了革命的目的,英国从此出现了持续300 多年的国家稳定。靠的是什么?
理性精神之上的谈判与妥协!
国王、贵族、社会冲突的各方,通过讨价还价、争吵与辩论、唇枪舌剑的威胁与利诱,各自后退一步,最终达成各利益阶层的和解。“唇枪”代替了肉体的消灭,“舌剑”化解了暴力与血腥。妥协,这个在中国人眼里的贬义词,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最具建设性的思想营养,并最终哺育了全球最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—美国。美国学者亨德里克·威廉·房龙评价美国的制宪会议时指出:妥协拯救了一个民族并建立了一个帝国。
华为在西方媒体眼里被塑造成“攫取、独裁、不包容”的企业形象,这严重阻碍华为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。当然,华为的确正是以其“饿狼扑食”、“海盗文化”的进攻性风格,才在几乎不可能获胜的严酷环境下脱颖而出。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反思道:“公司这些年来的身段太刚硬了,发展到后来开始变得僵硬。华为需要做出改变。”
不寻常之处在于,华为从一创立开始就建立了利益的妥协机制,即跟10余万人进行利益分享;同时,任正非在整个组织建立了不断自省的能力和自我批判的精神。任正非在2000 年就曾提出“在用人问题上要有妥协的思想”,“不能总是力排众议,用人问题更要广开言路,广泛听取不同意见。”
任正非从西班牙与葡萄牙看到了海盗精神的退化;从荷兰身上年到了资本至上、过度投机毁掉的帝国繁荣。更重要的是从英国“光荣革命”看到了华为立足世界的思想逻辑,即是,以妥协替代暴力。“民主是灰色的,妥协是金色的”,“妥协是政治的灵魂,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”(英国政治学家阿克顿之语)。
妥协,compromise,在西方语境中并非一个贬义词,而恰恰是跟成熟、共赢联系在一起,而在国内似乎更倾向于贬义;对于灰度,则是“妥协compromise”在管理领域的一个移植和升华,即在团队不搞一言堂,寻求团队最大公约数,发挥团队整体战斗力,节制个人英雄主义。
“……在一些人的眼中,妥协似乎是软弱和不坚定的表现,似乎只有不妥协,方能显出英雄本色。但是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,实际上是认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,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。
“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、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,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,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,或向别人提出妥协,毕竟人要生存,靠的是理性,而不是意气。
“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,在解决问题上,它不是最好的办法,但在没有最好的方法出现之前,它就是最好的方法,因为它有不少的好处。
“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,一味地让步。明智的妥协是一种适当的交换。为了达到主要的目标,可以在次要的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。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,而是以退为进,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确保目标的实现。相反,不明智的妥协,就是缺乏适当的权衡,或者坚持了次要目标而放弃了主要目标,或是妥协的代价过高遭受不必要的损失。明智的妥协是一种让步的艺术,妥协也是一种美德,而掌握这种高超的艺术,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。
“只有妥协,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,否则必然两败俱伤。因为妥协能够消除冲突,拒绝妥协,必然是对抗的前奏……
“我们的各级干部要真正领悟了妥协的艺术,学会了宽容,保持开放的心态,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,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,走得更扎实。”
一个人的和平不是和平!
[1] 任正非有一次说:我们要把对内对外的妥协都大张旗鼓地讲清楚,华为不是要灭掉谁家的灯塔,华为要竖起自己的灯塔,也要支持爱立信、诺基亚的灯塔永远不倒,华为不独霸天下……2012年前后,欧盟发起对华为的“双反”调查,而爱立信、诺基亚等却站出来为华为背书:华为并非低价倾销。
[2] 泥沙俱下才叫河流。